學術論文造假事件再度為臺灣政壇與學術界掀起風波!前屏東教育大學副教授陳震遠,在知名國際期刊論文「同儕審核」機制中,涉嫌假造多個人頭帳號自文自審,為個人著作護航,因而遭英國倫敦SAGE出版公司舉發並撤銷60篇論文,引起國際學界關注!
在60篇論文中,其中5篇與前教育部長蔣偉寧共同掛名,引發各界質疑學術誠信。身為教育部前最高首長,蔣偉寧對此事前後說詞反覆,引發學術界反彈。各界學者指出,臺灣論文共同掛名情況氾濫,
更有國外學者表示臺灣論文「重量不重質」早已是沉痾舊疾,此事著實嚴重打擊臺灣學術形象。
更有國外學者表示臺灣論文「重量不重質」早已是沉痾舊疾,此事著實嚴重打擊臺灣學術形象。
少數人以取巧作為行學術方便之漏洞,致使安份踏實從事研究的學者形象受損;
為了有效防範人頭掛名、抄襲剽竊或是違背學術誠信之事,論文審查機制必須釜底抽薪通盤整頓!
為了有效防範人頭掛名、抄襲剽竊或是違背學術誠信之事,論文審查機制必須釜底抽薪通盤整頓!
什麼是論文造假?
1992 年,由美國國家科學院、國家工程院和國家醫學研究院組成的22 位科學家小組提出的學術不端行為定義:在申請課題、實施研究報告結果的過程中出現的捏造、篡改或抄襲行為。即,論文造假主要被限定在「偽造、篡改、抄襲」(FFP)(Fabrication, Falsification, or Plagiarism)三者中。
1992 年,由美國國家科學院、國家工程院和國家醫學研究院組成的22 位科學家小組提出的學術不端行為定義:在申請課題、實施研究報告結果的過程中出現的捏造、篡改或抄襲行為。即,論文造假主要被限定在「偽造、篡改、抄襲」(FFP)(Fabrication, Falsification, or Plagiarism)三者中。
目前兩岸學術教育界,大致定義了論文造假的七種形式:
一、抄襲剽竊他人成果、
二、偽造篡改實驗資料、
三、隨意侵佔他人科研成果、
四、重複發表論文、
五、學術論文品質降低和育人的不負責任、
六、學術評審和專案申報中突出個人利益、
七、過分追求名利和助長浮躁之風。
一、抄襲剽竊他人成果、
二、偽造篡改實驗資料、
三、隨意侵佔他人科研成果、
四、重複發表論文、
五、學術論文品質降低和育人的不負責任、
六、學術評審和專案申報中突出個人利益、
七、過分追求名利和助長浮躁之風。
在教育部以及國科會歷年的學術倫理規範中,論文造假還包括偽造學歷、工作履歷、貶低前人成果、自我誇張宣傳、一稿多投、在自己並無貢獻的論文上署名、以及為商業廣告作不符合實際的宣傳等幾種行為。
雖然各種定義存在文字上的差別,但實質內容大體相同,即論文造假行為是指,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出現的違背學術共同體行為規範、弄虛作假、抄襲剽竊或其它違背公共行為準則的行為。
大致把現有論文造假行為分為四類:抄襲、偽造、篡改及其他。「其他」主要包括不當署名、一稿多投、一個學術成果多篇發表以及同行評審與偽作等造假行為。
雖然各種定義存在文字上的差別,但實質內容大體相同,即論文造假行為是指,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出現的違背學術共同體行為規範、弄虛作假、抄襲剽竊或其它違背公共行為準則的行為。
大致把現有論文造假行為分為四類:抄襲、偽造、篡改及其他。「其他」主要包括不當署名、一稿多投、一個學術成果多篇發表以及同行評審與偽作等造假行為。
文章轉自: 快刀 PPvS.org 中文論文抄襲比對系統 www.ppvs.org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